春季花卉市场的热门趋势在近年来经历了诸多变化。以下是一些当前的趋势解析:1. 本地种植和可持续性: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本地生产的花卉和植物,以支持当地经济并减少碳足迹。同时,许多花卉企业开始采用可持续的
生物防治技术在花卉病虫害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天敌、微生物、植物源农药等生态友好手段控制有害生物,具有环保、可持续和靶向性强的特点。以下是具体应用及扩展知识:
一、天敌昆虫的应用
1. 捕食性天敌:如草蛉、瓢虫(异色瓢虫、七星瓢虫)可有效防治蚜虫、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。草蛉幼虫日均捕食蚜虫30-50头,且对花卉无伤害。
2. 寄生性天敌:赤眼蜂寄生鳞翅目害虫(如斜纹夜蛾)的卵,减少幼虫孵化率;蚜茧蜂寄生蚜虫体内,导致其死亡。新疆温室月季栽培中,释放蚜茧蜂可使蚜虫种群下降70%以上。
二、微生物制剂的应用
1. 真菌类:白僵菌、绿僵菌通过体壁侵染鞘翅目(如金龟子幼虫)和鳞翅目幼虫。白僵菌孢子需湿度>85%时活性最佳,适用于温室高湿环境。
2. 细菌类:苏云金芽孢杆菌(Bt)产生的晶体毒素对蛾蝶类幼虫有特效,如防治菊花螟虫,持效期达10-15天。
3. 病毒类:核型多角体病毒(NPV)靶向性强,中国已登记棉铃虫NPV制剂用于花卉害虫防治。
三、植物源农药
1. 提取物应用:苦参碱、鱼藤酮对蓟马、虱有触杀作用。印度楝树提取的印楝素可干扰昆虫蜕皮,对600余种害虫有效。
2. 植物伴生栽培:万寿菊根系分泌α-三联噻吩,能抑制根结线虫;罗勒与玫瑰间作可驱避蚜虫。
四、信息素干扰技术
1. 素诱捕器用于监测和干扰花卉害虫(如小菜蛾),每亩悬挂3-5个诱芯可降低交配率40%。
2. 报警信息素(如蚜虫分泌的β-法尼烯)可驱散蚜虫群体,荷兰已商业化合成此类物质。
五、新兴技术拓展
1. RNA干扰技术:通过喷洒dsRNA靶向抑制害虫关键基因表达,如针对朱砂叶螨的细胞骨架蛋白基因。
2. 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:接种丛枝菌根真菌(AMF)可提升月季抗镰刀菌枯萎病能力,降低发病率50%-80%。
六、应用注意事项
1. 天敌释放需匹配害虫发生期,如蚜虫暴发初期释放瓢虫效果最佳。
2. 微生物制剂避免与化学杀菌剂混用,绿僵菌与苯醚甲环唑合用会降低孢子活性。
3. 温室应用需控制湿度,球孢白僵菌在25-28℃、相对湿度90%时致病力最强。
生物防治综合成本虽高于化学农药,但长期使用可恢复生态平衡。欧盟2021年数据显示,生物防治在花卉产业的覆盖率已达35%,中国《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亦将天敌昆虫产业化列为重点方向。未来可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天敌适应性,或开发复合微生物制剂提升防效。
标签: